拿了腾讯数亿元投资,挑战2年内做出3A品质,胜算几成?

文/ 以撒 2021-08-23 11:01:48

如果公司拿到了腾讯投资,手里还有几个亿,你会选择做什么样的游戏?

真正有这种条件的游戏公司并不多,无端科技算是其中一个。在往年还未获得腾讯投资时,他们就在和「顶尖射击端游」死磕,立下的目标可谓相当有志气:千万DAU、国内顶尖、能与全球主流3A射击端游同台竞技……

可是随着时间拉长,他们面对的质疑不免越来越多——几百人的团队、几个亿的成本砸进去,游戏测试时的直观感受却依然和主流大作有差距,他们是不是在画饼?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底子又不可忽视:《生死狙击》全球累计注册用户有5亿,月流水最高达到过1亿以上。而且去年年底获得数亿元投资后,这份底气肯定是更足了。大概是为了加快研发进度,他们甚至把特斯拉作为专家推荐的奖品。

image.png

今年,葡萄君又在ChinaJoy现场,与无端科技总裁郑明聊了聊。这一年,无端的整体战略似乎有了不小的变化。郑明提到,虽然只有5成把握,但在3A这条赛道上,他们准备拿出15%的人力和资金“怼到底”,并在24个月之内就做出一款3A品质的射击网游。

image.png

无端科技总裁郑明

 以下是经过整理的采访实录:

我们和腾讯,是“不打不相识”

葡萄君:腾讯去年对你们的投资是怎么促成的,是他们主动发起的吗?

郑明:很早之前我们就认识。在2015、2016年,我们的《生死狙击》有600多万日活,大概是《CF》的一半、《逆战》的两三倍,这让腾讯把无端当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竞争对手,相互之间也有一些交流切磋。

不过大家都是做产品的,聊起来有很多共同语言,可以说不打不相识。之后他们在战略上要投射击,我们可能是国内最合适的团队,就这么成了。

葡萄君:当时犹豫了吗?

郑明:也不能这么说吧……反正现在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大家也是各自安好。毕竟在射击端游这个赛道,国内也没有更多新产品出现了。

葡萄君:除了资金,腾讯还给了你们哪些支持?

郑明:一方面是技术支持。每一两个星期,我们会有一次培训交流,由他们的一些专家做分享。比如上周有半天是美术相关的主题分享,有一天是技术相关的,从早到晚。另外也有一些现成的解决方案,比如反外挂我们本身做得就不错,再加上他们的技术,基本能做到单局封禁外挂的目标;

另一方面是战略支持。腾讯的视野更开阔,对于市面上的射击产品、赛道、发展趋势理解更深,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方向上的建议。我们未来也会合研一些产品,但不是强制的。

葡萄君:获得投资之后有钱了,你们自己是不是立了很多新项目?

郑明: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围绕「射击+X」的赛道,我们目前有三个主要的战略方向:3A射击网游攻坚、2A网游量产、全球化。针对2A射击网游,我们会在多个细分赛道上进行深耕,找一些突破点,比如说SOC、rouglike等。因为玩家对2A游戏的玩法创新要求比较高,而不是单纯地看画质。

image.png

葡萄君:比如有什么方向的2A项目?

郑明:射击+Roguelike。这个方向,有可能通过中型制作产出爆款。像《枪火重生》的开发成本就不是那么高,而我们在这个产品上的预算,可能是它的6-10倍。

葡萄君:Roguelike也要这么高的预算?

郑明:因为我们还要加很多社交、成长之类的网游系统。《枪火重生》的内容量其实只有几十个小时,而我们要做长线。

葡萄君:SOC打算怎么做?

郑明:我们会在SOC的主玩法之下选择一些次核心玩法,比如要收集物资、生存,用枪械战斗、建造家园。早期偏向PVE,之后可能将PVE与PVP相结合。

葡萄君:这两个方向已经有项目立项了吗?

郑明:Roguelike和SOC两个项目在几个月前立项了,还没有量产。新3A项目的进度也差不多,你去公司就能看到,游戏中单点的机瞄和扫射已经做得很带感了。

用15%的资源,把3A“怼到底”

葡萄君:3A这条线,打算怎么做?

郑明:目前我们至少能保证充足的现金流,那么3A的方向就可以一直怼到底了——只要不碰叙事,还是有把握的。我们单独成立了一个小组,打算投入公司15%左右的人力和钱一直去做。大概花24个月,希望能做出一款新的3A射击端游,达到《COD 16》的品质。

葡萄君:24个月……《COD 16》做了多久?

郑明:三四年吧。

葡萄君:那……你们24个月怎么做出来?

郑明:我们只做多人这块,解决了四个关键方面的挑战,就有可能做到:

第一是行云流水的3C(操作Control/镜头Camera/角色Character),这方面需要总监级别的人才来带队攻克;

第二是涉及到各种诸如破坏玩法、载具驾驶等的物理模拟效果;

第三是超大地图PCG(Procedural content generation,程序化生成)技术,这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我们旗下独立游戏《沉浮》的地图都有8*8公里了。

葡萄君:这就要涉及到生产管线了吧?

郑明:是的,我们的定位是要做程序化生成、高品质的大地图。你看动视这么厉害,它做一张warzone大地图也要一年半时间,大小可能也就几*几公里。但我们要3~6个月做出一套品质对标的地图,这样才能打得过。

第四个方面,是希望在音乐音效上做出突破,整体有一种恢弘的感觉。

葡萄君:这个有什么解法?就是靠单纯地多花钱、找人合作吗?

郑明:不是不是,这涉及到音频设计、技术解决方案等等。比如游戏中,角色周边有五六个人靠近的时候,枪声在室内室外、离你不同距离、不同方向、不同枪械时……混响和反射效果都不太一样。

我们目前在《生死狙击2》中已实装了HRTF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脚步声定位的问题。这套方案可以实现13.1声道的空间模拟,从近期的测试结果来看,得到了玩家一致的好评,未来我们还会强化上下空间的声场表现。

微信截图_20210823110754.png

总的来说,在纯3A射击这个方向,我们肯定要在24个月内搞定,先有了3A级别的制作能力,之后才能腾出手来做叙事什么的。

葡萄君:你刚刚说的15%人力和钱,就用在这儿。

郑明:对,有一支队伍会一直做这块,并建立一套管线。比如PCG小组的自动生成植被技术,就被运用到了其他项目中。所以这支3A团队不只做研发,也能给其他游戏建立管线、培养人才,甚至提供技术支持。这个意义很大,因为很多公司已经放弃做这种类型的游戏了。

葡萄君:对新立的3A项目,你有什么预期?

郑明:它会是个免费游戏,我希望在上线Steam后,它能有500万下载、1万条评论,其中有90%为好评就够了。

葡萄君:听起来已经巨难了。

郑明:但我觉得如果《COD》免费并放到Steam上,它的成绩就应该这样,甚至更高。

葡萄君:开始做3A、搞工业化之后,你觉得这件事难在哪里?

郑明:算不上工业化吧,我们公司就几百个人,要做的是建立一套能量产高品质内容的管线。

难点有三个:首先就是我们没有经验,之前玩的都是自学。有些已经发展了十几二十年的海外厂商,我问他们的制作人员:你们做3C怎么快速反馈、调整?他说,他们内部有一套编辑器,输入参数后马上就可以在手柄上做适配。这套东西你没有,那你就得做出来;

第二,动作模块。我问:你们现在用什么样的素材去做枪械3C?他说,我们库里的动捕内容太多了,动作人员拿来改一改就行。所以他们做这种战斗3C,可能三四个人就搞定了,这很难想象——我们现在可能要配十几二十个人;

第三,他们有许多能主导跨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动作总监。这种人策划、技术、美术都会一些,制作人提了想法之后,他就大致能做出一个原型。而国内之前的流程,大致就是策划提需求,技术、美术实现。如果大家都没经验,实现的往往会和想象中不一样。

他们的研发流程、组织形式和国内都不太一样,有点像feature leader。我们目前也在往这边靠,像动作、战斗、PCG的部分,就有相对应的人牵头,组织不同部门把它搞定。

葡萄君:招人这方面情况如何?送出了多少特斯拉?

郑明:我们原来有40来个资深,现在有接近80个;专家也来了一些,但还是不够。按计划来看,我们还缺130个资深、20多个专家,总人数想达到600多人。我们现在瞄准的专家,都是在育碧、动视一类公司做过《COD》级别作品、放在中国属于行业老炮儿的人。

特斯拉确实有送出去过,但动作那边还是缺,还要再送。送出过几辆,这里就不说了……

葡萄君:长远来看,哪个方向会最缺人才?

郑明:引擎层面人才比较稀缺,但长线来看不会有什么问题;关键还是一些交叉型岗位,比如TA、AD;以及特别有创意,能做一些创新玩法、电影向叙事的人才。

还有国外的艺术向人才,他们素质特别高,几乎是碾压级水平。他们真正做过3A,对我们提升很多,比如我们有一位北美的美术专家,在EA工作过七八年。他就是不一样、就是能拍板,一张新地图,可能花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就做完了。

image.png

葡萄君:你觉得你们招聘的难点在哪?

郑明:首先,国内做高品质射击游戏的人很少;其次,复合型人才很少;最后,我们公司的声誉、雇主品牌肯定不如一些大厂强大。

这些都挺难的,但跨过门槛以后就会好很多,所以我们也在吸引一些有追求的人——他们是真的想做高品质PC端或者主机射击游戏,甚至会为此跑到国外。而国内的薪资水平跟国外也差不多打平了,甚至国外还略低一点。

葡萄君:这一年来,你在招聘方面的认知有什么变化?

郑明:有两点,第一是定位问题。之前我觉得HR就是一个普通部门,但现在,我认为它是一个创业伙伴。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把HR和研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因为在这种时候,最卡我们进度的就是人才数量和天花板;

第二是留人问题,这需要HR在BP方面有所作为。当然,很多人才只能慢慢培养出来,那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在提升现有员工战斗力的同时,重点培养那群超级有潜质的应届生,这就又涉及到了培养新人的问题。

所以不管在哪个地区,这都是个系统性挑战。沪杭可能还好一点,因为腾讯在深圳太强势了;网易则是基本功很扎实,你想想,他每年招收的应届生是总员工人数的20%到30%,意味着他们今年即使有30%的人离职,应届生也能顶上去。这些人中有潜质的,技术一年多就能独当一面了,美术、策划可能要通过项目历练,基本上两三年也会很强。

把握只有5成,但肯定要做下去

葡萄君:《生死狙击2》现阶段的反馈怎么样?

郑明:上次测试中,《CODOL》用户的数据反馈更好。可能是我们第一人称3C的调整在他们心中过关了,但我的标准其实还没达到。在我心中,《COD》《Apex》《战地》的3C都是95分往上,而我们可能刚入门——60分。

葡萄君:要磨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你的要求?

郑明:要做出行云流水的感觉。因为射击时不止有枪的动画,是整个镜头在变化。比如换弹时你手上有个摁进去的动作,你的身体和头势必也一起会动。

前两年我们做的事更偏底层:搭架构、改代码,搞一些渲染、PBR的管线……那时都是以2A的标准来做,现在有了3A的方向,就要做得完美一些。

葡萄君:你会怎么看一些新厂商做射击游戏?比如我听说有二次元头部厂商就在尝试。

郑明:他们想做的,或许是带射击的开放世界:玩法类似于《GTA》、风格偏二次元、射击的3C比《GTA》更重一些。所以它不是一个纯正的射击游戏,乐趣可能更多在于世界的多样性上,而非纯粹的战斗。

另外,美术风格的切换也会带来很多衍生问题。比如二次元角色设计可以放飞一些,有一米四的萝莉,但写实风格大概不行。因为按写实规格制作的枪托长度,可能在视觉和玩法上都与她的模型不协调。我们还是以射击乐趣为主,不是一个套路。

葡萄君:那你对一些新产品怎么看?比如《末日余晖》《卡拉比丘》。

郑明:第一,如果在3C等硬性条件上拼不过老牌厂商,在风格上做好区分和国际化是必须的。只要做得好,总能吃到一些题材红利。像《末日余晖》是美式卡通风格,《Valorant》是美漫风格,《Fortnite》也是偏低龄+美漫风格;

第二,要做一些多元的玩法,让玩家找到自己的目标玩法就可以了。比如《末日余晖》的载具系统相对更丰富,说明他们物理这块是研究过的。

其实有很多方向我都觉得不错,但是人手有限。比如《Warframe》偏动作+RPG+射击的玩法,再加上类人机甲的文化特征、太空的世界观包装。文化也是一种差异化,加上二级、三级的次核心玩法,就会有很大不同,所以机会非常多。

葡萄君:做射击的公司这么多,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郑明:第一,比较专注。我们做射击做了近八年,从页游做到微端,再手游、H5,都有百万DAU;

第二,粉丝对我们有期望。我们有四五个亿的注册用户,抖音上你搜《生死狙击》,大概有20亿播放。包括CJ现场路过的观众,都有可能是我们的老玩家。我大概调研过,95-02年出生的这批玩家,人生第一款射击游戏基本都是《生死狙击》;

第三,我们比较有梦想,希望能在5年之内真正做出包含叙事的3A游戏,真正走向全球,而不是只挣国内的钱。我想做一些像抗美援朝、抗日战争这种,既包含了我们民族情感、英雄故事,也带着一些人类共同愿望的题材。能做出这种东西,肯定是值得骄傲的。

葡萄君:未来的目标有变化吗?

郑明:第一目标是把3A品质的写实射击做好,在这个基础上,争取能坐上海外主流厂商的牌桌,和动视之类的厂商打一打,差不多也就毕业了。

葡萄君:听你说了这么多,我还是不太放心。24个月,这么短的时间,真能做出3A吗?你的把握有多大?

郑明:把握大概五五开。过程当中我不求资源量,但一定要达到那个品质。这条赛道的战略是不妥协——24个月,可能只有我们能做、也想做这种级别的射击网游。那在积累方面,我们就能领先友商半个身位、其他赛道厂商好几个身位。本来像3C这种就很吃经验和技术实力,那等我们搞定了这块,再聪明的人想要追上,也得一段时间。

葡萄君:前两年你也总说,要把《生死狙击2》做成千万DAU、国产顶尖之类的,那时你有几成把握?

郑明:四成。

葡萄君:……但我感觉你每年都特别自信。

郑明: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嘛。

葡萄君:你会怎么看大家对你们的质疑?因为过去两年我们每次报道,有读者没看到东西,就会觉得你们说大话。

郑明:质疑是好事,我们虽然研发了两三年,但心态上跟别人刚开始做时差不多。我们现在差不多每两周有一次核心群的300人测试、每两个月左右有一次10万人测试,就是希望玩家能提一些尖锐的问题,这样我们至少能在公测前把它搞定。

而且说到底,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不想着去做,肯定就做不出来。如果只有两三成把握,我做不做?肯定还是要做。如果你只做十成把握的事,那就是追求不够。

image.png

Alex Matveev
2022-06-06 16:27:13
不合规
审核中
@苏某某: 她在音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
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没有系统了解过此类音乐的她怎么会喜欢上 呢?后来听完《美少女战士》原声带后才发现,“原来我在那么小的时候
评论全部加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