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是业界生态最原生的反映。游戏葡萄于每周末推出“葡萄语录”,蠡测业内百态,臧否各色人物,将互联网有触感、接地气的一面呈现给诸位读者。
1、“有一类游戏,叫旅游模拟器。”
哪类游戏你玩过之后,可以拿来装B?
葡萄吐槽
如果玩游戏相当于旅游,那育碧可能是最强旅行社。
玩《刺客信条》的去欧洲旅游都是:“我爬过这个楼”。
2、“你爷爷喜欢权健火疗,你奶奶穿足力健,你爸爸炒A股,你妈妈买p2p理财,你听逻辑思维,你老婆看迷蒙。你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留几手)
在今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之后,葡萄君在网上看到一波“倒罗”风潮。
典型的如《罗振宇的骗局》,有人说罗振宇“翻车”了,传播最广的是这样一个段子——
“中年人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与老年人买权健的营养保健品,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该观点论述的理由是:“罗辑思维”其实就是把普通的道理用令人惊艳的新名词包装一遍,贩售给那些充满焦虑的“中产阶级”,给他们一种高级感。
说白了,就是“割韭菜”。
且不说罗振宇讲得如何,这种把“知识付费”和“权健”挂钩的言论本身就是一种民智的进步。
这意味着,经过“区块链”的洗礼,人民群众对“割韭菜”愈发谨慎了。
葡萄吐槽
知识付费有两种,一种让你学到知识,一种是让你有学到知识的错觉。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通常需要自己花时间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做复现和验证,比如“学厨艺上新东方”、“学挖掘机到蓝翔”。后者则没有“练习”的阶段,号称只需要听就能学会。
举例来说的话,前者就像你的高中课程,有随堂考,有月考,有期中期末考,后者就是学校邀来的名人讲座,讲完拿了钱就走人。
简单来说,你学得越不费劲,那东西就越不可能是知识。
葡萄君在大学时代,见过这样一种人,他们特别热衷于听名人的讲座,包括曾轶可之类的超女,常常满怀热情地从东五环跑到西四环,来回五六个小时也在所不惜。
那时我想,如果将来有人专门做一个app,里面收纳了许多名人分享的经验和见识,运营得好或许可以赚大钱。
现在来看,可以的。
(图片 from @道門網-正统道教网站 )
3、“我要给国内游戏圈洗个地。”
这是个老话题了,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对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最近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很火,“为什么国内游戏公司的吃相越来越难看了?”
排名靠前的答案说,因为现在的游戏公司老板只看钱,不懂游戏,也不在乎游戏,他们只是在做变现业务而已。
如果你是一个新人,心怀梦想进入游戏行业,结果却处处碰壁,一身抱负无法实现,有上面这种思维也不奇怪。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葡萄吐槽
如果你对其他行业也有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大家都差不多。
比如国产电影。
喷国产电影差已经快成影评圈政治正确了。最近毕赣的新片遭到线上线下如潮的恶评,评论多认为电影过于“文艺”,而自媒体前期的宣传却给了人一种“纯爱片”的预期。简言之,产品和用户脱节了。
也即是说,在市场经济中,一款产品长成什么样,某种程度上是由它的受众决定的。
葡萄君在2018年年底做了一款策划,第一次接触到了所谓的“90后下沉用户”,被他们的知识水准惊呆了。
他们不认识岳云鹏孙越。
没看过《名侦探柯南》。
没听说过“金坷垃”。
不知道飞机杯是干什么用的。
…………
这导致最后做出来的策划,low穿了我的底线,至今不想再看一眼。
我想,游戏行业也不外如此吧。
这就无怪乎“@专业戳胎熊律师”说,要为国内游戏圈洗个地。
葡萄君虽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能理解。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