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四次测试后,2018年11月《明日之后》正式上线,凭借着独特的玩法和较高的画面水准,这款游戏开服首周便冲到了iOS畅销榜的前十。而第二年后,在2019上半年ios收入TOP10的顶尖级产品阵容中,《明日之后》运营半年之后的下载量仍高居第三,仅次于《和平精英》和《王者荣耀》。
数据来自:七麦数据
《明日之后》能取得如此不俗的长线成绩,其实远超市场预期。因为在网易的细分品类布局中,生存品类面临的情况是相对特殊的,在产品上线初期,用户对玩法有着较强的新鲜感,而当玩家在生存中后期新鲜感的衰减,相应的活跃度也会波动,这对这个品类的游戏如何走得更加长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明日之后》也在尝试解决这种品类的固有问题。在解决长线运营的问题上,《明日之后》将更多重心放在了“体验感”的塑造上。通过实地采风取景,目前游戏内构建了十几个场景,森林、荒漠、雪山、沼泽、海岛、废弃小镇……每个场景都在末日这一基础背景下,保持着统一的基调,同时又有不同的鲜明特色。
除了场景塑造之外,《明日之后》还选择了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对体验感做出补充。在7月的更新中,《明日之后》正式宣布与切尔诺贝利禁区进行联动,切尔诺贝利禁区官方授权经营单位负责人、前乌克兰国家旅游与度假署署长海伦·莎波瓦洛娃也为这次联动发声,希望玩家可以借此更好地认识切尔诺贝利及背后的历史。
https://v.qq.com/x/page/w090145xh0r.html
生存游戏为什么要强调体验感?
为了调查生存游戏在国内玩家群体中的接受程度,2016年网易的战略研究部门对生存游戏这一品类的前景进行了调查,得益于国外几款精品的生存游戏的口碑效应,这一品类在玩家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度。
但是生存游戏并不好做,这与这一品类的特性有关。生存游戏会牺牲一定的娱乐性来提升玩家的体验感,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不再是勇者、龙裔或是魔女,而是他们自己,这时候,对求生过程的真实刻画,能够帮助玩家提升“体验感”。
因为对游戏“体验感”有着极强的需求,导致了生存游戏的玩家在整个玩家群体中都是相对挑剔的。他们会从场景还原、氛围音效、拟真反馈、游戏性等多个角度出发去审视游戏。在《明日之后》设计的初期,项目组首先考虑的就是满足这些生存玩家需求,设计出一款能在移动端体验末日求生的游戏。
明日之后是怎么做的?
实地场景还原
在游戏开发和迭代过程中,《明日之后》组织了项目组的美术和策划去了一趟切尔诺贝利,那里曾经发生了人类历史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因为核电站爆炸,城市中散落了许多核电材料,导致20万城市居民被疏散,切尔诺贝利也因此成为了一座死城,《明日之后》游戏里的一些场景就取材于此。
《明日之后》在切尔诺贝利的采风被还原到了远星城这张场景中,巨大的摩天轮、残破的旋转木马、被杂草掩埋的碰碰车场等场景取材自切尔诺贝利,颜色斑驳的游乐装置与残破的周边环境对比,对末日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刻画。
切尔诺贝利经典的摩天轮还原,还设计了可以搭乘的互动细节
《明日之后》项目组认为实地取材对塑造游戏很有必要,这种取材活动并不是简单将一些实地的景象复制到游戏里,而是要刻画出实地的氛围,来帮助游戏塑造真实的”体验感“。因此,项目组还曾前往西北无人小镇进行实地取景,并将成果表现在沙石堡、失落小镇的场景和玩法细节上。
沙石堡的场景还原对比图
项目组在沙尘暴中赶路
在游戏中,人物角色在沙尘暴中艰难前行
丰富的玩法细节
除了场景环境氛围的刻画,《明日之后》也将体验感的塑造深入到游戏设计的诸多细节上。在2018年11月上线之前,《明日之后》就经历了四次测试,主要围绕“体验感“做着加减法,既要满足生存游戏玩家对“真实性”的需求,也要让刚刚接触到这一品类的玩家体会到游戏性。
秋日森林是玩家走出自己的营地后通常会去的第一个初始场景,设计该场景的主要目的让玩家了解末日生存游戏的玩法设定。
游戏内设置了昼夜天气系统,白天玩家可以在森林里采集资源,在夜晚来临之前需要躲进木屋,点燃篝火群暖,以躲避成群的感染者。除了感染者的威胁,玩家还需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游戏中有着气温的设定,在野外,晚上温度骤降,如果没有御寒的衣物,玩家角色会因为寒冷而发抖,甚至因此昏迷。
当玩家通过一定的积累走出秋日森林后,游戏也给玩家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有雪山、沼泽以及荒漠,每一处特殊环境对玩家都有着不同的反馈。
在暴风雪频发的雪山上,玩家不仅需要制作衣物御寒,还可以通过挖掘矿石上的冰块,加热后制成热水保暖;在弥漫着毒气的沼泽中,玩家若是不幸陷入沼泽,需要通过尽快点击互动键挣脱;在海岛潜水,会有暗流影响前进方向、被海底的海草缠住、蜇人的水母令人眩晕等拟真设计。
“体验感”的下一步,《明日之后》准备怎么走?
凭借对生存游戏设计的充分理解,《明日之后》不单对场景进行了真实的刻画,也通过玩法设计加深了末日生存的体验感,满足了玩家对真实的末日求生游戏的需要。
不过,《明日之后》也希望让更多的泛用户了解这一品类的魅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游戏对”体验感“的塑造做出了另外的一种尝试——与现实事件进行联动,让玩家自己代入进历史事件中。
在最新版本中,《明日之后》上线了以“切尔诺贝利事件”为背景的场景“诺贝利学院”,根据官方公告可以得知,这次联动取得了切尔诺贝利禁区官方授权经营单位的授权,并依托合作方提供的官方史料,设计辐射相关剧情和玩法。
还原真实辐射强度的计量单位——伦琴值
诺贝利学院位于游戏中的旧港,在游戏中被设定成一处75层的建筑供玩家探索。玩家将模拟现实切尔诺贝利事件中的真实困境,在辐射的威胁下,玩家会遇到一些需要救援的遇难者,如果玩家出手相救,就不得不面对“辐射伦琴值”的增加,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抉择。
《明日之后》还根据史料,还原了许多切尔诺贝利事件中英雄人物的事迹——玩家可以通过游戏中特殊道具“丘脑共生器”看到《明日之后》复现的切尔诺贝利事件,玩家在“诺贝利学院”遇到的救援小队,原型便是切尔诺贝利事件中冒着高温与7000伦琴值辐射,去屋顶清理石墨碎片的士兵。
玩家通过丘脑共生器还原事件映像
就结果而言,与现实场景事件的联动,除了满足了生存玩家的需要,还将游戏推到了更多的大众玩家面前,比如这次与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联动,就使得游戏受到了泛用户的关注,在微博上,我们能看到一些玩家对这种联动的形式表示认可。
我们能看到,网易在通过不断追加内容、塑造沉浸体验的方式,去给用户带来更多的真实感和生存游戏的体验感。而正是因为不断地做”真实生存体验“的加法,《明日之后》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但也正如文章开篇提到的,生存游戏需要的是更地道的环境氛围,塑造这种氛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明日之后》开了个不错的头,不过持续给玩家创造良好的体验对其今后的发展依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