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申请注销《原神》账号后撤销失败,玩家起诉米哈游违约
《原神》玩家小林因抽卡未获心仪游戏角色,一时冲动申请了游戏帐号注销。申请后,页面提示“我们将在3日内处理您的注销申请”。然而仅过了4小时,小林便感到后悔并尝试撤销操作,但帐号已被注销。
小林联系客服,客服表示帐号注销通常会在72小时后完成,小林的情况是个例。后续客服告知帐号确已注销,且无法恢复或迁移数据。
小林遂起诉米哈游,指控其违反了注销“冷静期”的行业惯例,在极短时间内注销其帐号,构成违约,要求其赔偿。
法院指出,上述提示仅表明米哈游需在3日内处理完毕用户的注销申请,而非必须在3日后方可开展用户注销申请,不产生“冷静期”的法律效果。
且目前尚无证据证明,为注销游戏帐号设置“冷静期”已成为行业惯例,即使存在,合同中的一般条款亦不包含“行业惯例”。在缺乏强制性法规的情况下,米哈游在注销过程中未赋予玩家“冷静期”不违反相关规定。
最终,法院认为米哈游不存在违约行为,驳回了小林的赔偿请求。
诺诚评论:
对于注销帐号等将严重影响玩家虚拟财产权益的操作,游戏公司应做好如下措施,以防被追责:
首先,游戏公司应当制定清晰、明确的注销政策,并在《服务协议》中予以明确告知,政策中应包含注销的条件、流程、风险提示及可能的后果等内容,确保玩家在注销前能够充分了解相关信息。
其次,在注销流程页面中,游戏公司应以显著的方式,再次向玩家提示帐号注销的法律后果和风险,尤其是应明确告知对帐号内虚拟财产的处理规则。
02 法院:未成年人小额充值有效,游戏公司无需退还
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调解了一起因未成年人充值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2023年3月,10岁的余小某在一周内多次向某游戏充值,每次充值金额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累计充值达19290元。其监护人余某申请退费未果,遂起诉游戏公司,要求退还全部充值款项和赔偿损失。
法院认为,根据余小某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其实施的几十元或者几百元的小额充值行为有效,但几千元的大额充值行为,如未获法定代理人追认,则不发生法律效力。
同时,游戏公司未强化身份核验机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而监护人未尽到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义务,以及对个人身份信息等的管理义务。双方对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行为均有过错。
最终,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返还原告充值款项9000元。
诺诚评论:
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行为并非全部无效,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总体生活情况等,综合考察充值行为与未成年人生活的关联程度、未成年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和充值数量、价款等,来认定该行为的效力。
对于家长而言,应对未成年人尽到监护职责,同时应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账户密码、电子设备,防止未成年人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充值行为。
03 DNF游戏元素被山寨,腾讯申请诉前禁令获支持
近日,针对某游戏使用《地下城与勇士》游戏内容、近似标识等进行宣传推广的行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作出保全申请的民事裁定:侵权游戏相关运营主体立即停止涉案宣发行为。
《地下城与勇士》系腾讯公司运营的一款游戏。某游戏在宣发过程中,大量使用《地下城与勇士》的游戏内容、近似名称与图标等推广其产品,导致用户误以为该游戏是权利游戏的手游版本。
经多次投诉未果后,腾讯公司将侵权游戏的运营主体诉至法院,并提起行为保全,要求相关运营主体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院认为,权利游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侵权游戏在多个平台多次使用权利游戏的游戏名称、角色、画面等元素,造成用户混淆。
侵权游戏的著作权人等虽未直接参与推广行为,但其从推广行为中获益,构成共同侵权。如不及时制止该侵权行为,将会侵占权利游戏手游的市场份额,可能对申请人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和经营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最终,法院支持了腾讯公司的行为保全申请。
诺诚评论:
游戏公司针对游戏产品进行维权诉讼时,为免自身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可向法院申请诉前行为保全。
法院在审查诉前行为保全申请时,将综合考量申请人的请求是否具有事实基础和法律依据、不采取保全措施是否会对申请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采取行为保全措施是否会导致当事人间利益显著失衡,以及是否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
此外,针对审查难度大、审理周期长、救济迫切性强的游戏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游戏公司还可以申请法院采取“先行判决+临时禁令”的救济模式,即先行作出侵权行为的定性判决,以及作出责令侵权主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诉中行为保全裁定,以避免因法院审理周期过长,而导致游戏公司出现“赢了官司却输了市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