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所有的潮流一样,行业中的大多数人扮演的是跟随者的角色,而能够引领潮流的永远只是少部分人。就像今年我们看到很多人疯一样拿IP的时候,能想清楚怎么用IP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一部《盗墓笔记》让爱奇艺逆袭了收入榜,而《花千骨》则借力电视剧的热度一度冲到了畅销榜第二。可能很多人有疑问,网剧IP真这么牛逼?而也有很多人想问“为什么我的IP砸在手里?”
是什么成就了《花千骨》?
其实并非IP牛,如果只是早就完结了的《花千骨》小说,很难有现在的成绩。不得不说,与动漫、文学等相比,影视化的IP往往热度暴增,正如去年热播的《古剑奇谭》电视剧让几位男主演身价暴涨一样。
那么,同样是影视IP,为什么是网剧逆袭而不是电影?
首先,再大制作的电影,上映也只有一段固定的档期,而电视剧是一直播的,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暑期档季播剧,可谓是为年轻观众量身打造的。以前电视黄金档,每天更新,对于加班一族来说,追剧是种负担,而参考了美剧日剧的更新模式的国内网剧季播剧,不仅让年轻人可以从容追剧,也让一集的热度被拉到了一周,五十集电视剧的生命周期更被拉长到了半年,而这,恰好也是当下大多数IP游戏的黄金期。
其次,一部电影在短期内(长则一年半载)被电影院承包,观众没有其他的观看途径,再加上时间和金钱成本,很少有观众会去电影院反复观看。而网剧则不同,除了电视台可以看,各大视频网站甚至弹幕网站都可以看,这就天然地扩大了其覆盖的人群。而视频网站一个季度会员费也就和一部3D电影的团购价差不多,尽管有些剧的质量比不上好莱坞大片,但比起手撕鬼子什么的还是有市场的。
第三,不论是哪种作品,连载中和已完结状态的人气简直天差地别。一部正在播出的网络剧,在粉丝、段子手、看热闹的网民的多重发酵之下,IP热度很容易被炒起来。其实你看的不是一部电视剧,而是一场全民炒作。
再来说为什么网剧的转换率高?因为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现在都直接用平板或者手机追剧,这和手游的设备是无缝衔接。并且,在大多数网剧暂停时,都会出现巨幅广告,观众一误点广告就会直接跳转到App Store下载了,而这过程不超过一秒钟。就连现在的电视贴片广告,都是直接扫码下载某游戏或者APP。但在电影院中,观众是没法拿出手机去扫码下载的,话剧倒是可以。
在看到了《花千骨》的成功之后,各家厂商难免心痒,想让你的IP游戏一样成功,却还在按老办法玩是必输的。下面这些“乱象”你要先了解清楚:
乱象一:高风险的粗放IP经济
前不久,葡萄君参加了一个IP大会,在最后的展示环节,各种年代、类型、量级的两百余款IP铺天盖地猛虎落地般迎面扑来,让葡萄君有种置身农贸产品展销会的错觉。
比如影视类,除了《环太平洋》《饥饿游戏:燎原》这种好莱坞大片,也有《叶问3》《封神英雄榜》这种国产影视,和《阿飞正传》《特警新人类》这种年代久远的港产片,甚至还出现了“韩庚”这种纯明星IP。文学和动漫方面也是一样,简单粗暴的分类,将IP不分受众不分年限不分性向地打散混到一起。
目前来看,整个国内,尤其是面向手游厂商的IP产业和市场——没错,这些围绕IP做买卖的上下游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产业——是处于一种粗放无序的状态。目前市场上的IP,一半以上都握在各种代理公司和机构的手里,如果不是对这些领域足够了解,这些混乱的IP授权非但不能给游戏公司带来期望的收益,还会让厂商陷入授权纠纷的泥潭之中。
正如当今的股市,IP市场存在的供求缺口让很多人瞅准机会一窝蜂全涌进来,再趁热打铁转手找人接盘。一旦市场和玩家冷静下来之后,这些IP全砸在了最后一个接盘侠——多半是游戏厂商手里。但和股市不同的是,政府可不会救这个市。
乱象二:狼多肉少的授权混战
虽然业内一直对IP的定义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我们都能看清的一个事实是:真正具有号召力或者说价值的IP是少之又少的。IP是靠消耗时间成本积累的财富,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是稀缺资源。
在授权模式上,从IP独占到多家授权再到分游戏类型和题材单独授权。去年一大波的日本动漫授游戏,到了今年就要开始厮杀了,大众的IP尚且很难承载不同玩家的需求,更何况相对受众更小的国产网文和动漫。
这混乱的授权背后,是厂商的口水大战,从去年撕到今年最后以“生病”结案的《盗墓笔记》授权,随着今年《盗墓笔记》网剧的上映,欢瑞的手游又要同年初上线的卡牌手游抢粉丝了。而去年撕得最凶的《秦时明月》手游们,到了今年,谁会料到身为版权方的玄机又加入了战局,自主发行一款同名新手游?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授权关系摆在玩家面前,只能是“比乱更乱”。
乱象三:劣币驱逐良币的尝试
而在版权方的参与度上,从去年游戏厂商买IP后就与版权方无关,到双方合作,参与监修。到如今,直接变成了版权方找厂商“外包”开发游戏。
由于不少厂商滥用IP,导致很多IP手游往往与原著IP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很多厂商将拿到的IP直接套用市面上成功的产品类型,比如此前的各种“XX传奇”,这些教训渐渐让游戏厂商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需要版权方的参与。因此, 在市场压力下,游戏厂商开始将版权方更多地卷入其中,从联合宣传到多方监修合作。为了加强推广力度,有的还会邀请一些平台共同参与,于是游戏厂商渐渐被摆到了一个“技术外包”的尴尬局面,这也使得原作者在合作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不少拥有自己作品完全版权的,比如唐家三少则开始了自己做游戏的尝试,而他的成功更增添了版权方的信心——反正都是换皮,我至少更懂粉丝要什么。长此以往,只会让游戏厂商与版权方越发难以沟通:
-我辛苦好几年才打造一个IP,你游戏砸了我招牌,以后怎么给(zhuan)粉丝交(de)代(qian)?
-你做过游戏吗?不懂做游戏你BB啥,有本事你行你上。
-我还真上了,不就换皮么?我可以找外包啊。
新趋势:买不如造?
现在还谈买IP的,多半是顶级大厂和二三线CP,那些而新兴的,或者有一定实力积累的CP和发行商则开始了新的尝试:自造IP。
可能正是由于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现象,现在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发布自己的造IP战略,换言之,是迫于好IP为数不多的现状,所产生的“催熟”计划。
正如前文所说,一个优质IP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不论是连载的网文漫画,还是更新的动画或者电视剧,IP最宝贵的价值,是在这段时间内与自己的受众所培养起来的感情。成为一个作品的粉丝其实就和接受洗脑一样,需要一个契机和一段时间。只有这样而来的粉丝才会成为虔诚的拥护者,比如Lovelive!,比如舰娘。
然而,时不我待,一款IP形成的时间可能比一个手游公司的寿命都长。单靠手游可能很难去形成影响力,同理,单靠漫画,单靠动画或者单靠小说,都太慢了,这就需要借助外力来“催肥” ,多管齐下,形成IP矩阵,去多方位、全面地影响粉丝。目前,《崩坏学园》已经开始类似的尝试,《崩坏学园》的系列漫画收获了不少口碑。前不久,灵游坊也公布了《影之刃》系列的IP计划,龙图也宣布与百度文学等三家合作,自造《星际传奇》的IP矩阵。
除了造IP,还有一个新现象是IP衍生品的二次衍生。比如以《刀塔传奇》为故事设定的动画《英雄别闹》,在尝试吸引游戏玩家以外的动漫人群。由于拥有独立的故事线和人物,假如未来动画也形成了一个独立新IP,再去开发其IP手游。岂不是形成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新型产业链?这么一想,似乎颇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