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RES圆桌:VR生态建设速度将更快,创业机会并不大

文/ 龙之心 2016-07-28 18:42:07

游戏葡萄7月28日消息,全球虚拟现实娱乐产业大会今日在上海举办。在最后主题为“百家争鸣详解VR新业态”的圆桌座谈环节中,VR日报创始人兼主编莫谦、兰亭数字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庄继顺、焰火工坊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娄池、影创科技首席执行官孙立、3Glasses创始人兼CEO王洁、深圳市壹柒伍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小小蚂蚁孵化器创始合伙人黄健各自发表了演讲。

以下是现场实录:

莫谦: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座谈主持人VR日报创始人小谦,首先感谢今天到访的五位嘉宾,他们有的做硬件,有的做内容,有的还是在做投资,下面我们依次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企业的业务状态。

娄池:大家好,我们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军移动VR市场的公司之一。我们有这种基于手机的解决方案,也有一体机的解决方案,我们自己的展台在E2馆,那里的内容比我介绍的更多一些。

王洁:大家好,我是3Glasses创始人王洁。3Glasses这个团队是国内最早一批尝试把虚拟现实商用化的团队,早在2003年,大家听起来这会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时间,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14年了,目前在国内算是比较早的尝试,早在2012年3Glasses这个项目就有立项。经过三年三代产品的迭代,从2014年第一次来参加chinajoy的时候,在全场馆只有两家的VR设备,其中一台就是3Glasses的开发机。2015年我们又发布了第二代的开发机,与此同时D1全部售謦。

每年chinajoy都是我们一个蛮重要的时间节点,今年也是我们3Glasses第一代消费者版本的,在6月30号北京已经进行了发售,今年不管在B馆还是C馆都有展台,到时候也欢迎大家去玩,谢谢。    

黄健:大家好,我是壹柒伍游戏的黄健,我们04年开始从CS介入,也是国内最大的对战平台。基于十几年对电竞的参与和投入,我们在VR时代来临的时候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这次我们在CJ也联合了我们的合作伙伴王总推出了一个电竞争霸赛,这也是国内首个跟顶级的厂商以及顶级的内容供应商大家在共同推出的电竞的赛事。

同时我们在去年的时候跟华南地区的一些游戏行业的创始人共同发起了成立一个专注于在VR和AR领域进行投资的孵化器,目前这个孵化器在西雅图和深圳都已经开启了,我们也在积极地在VR和AR的领域进行投入,希望未来的生态体系里能够更早地参与和介入,谢谢大家。

庄继顺:大家好,我是庄继顺,兰亭数字CEO,主要负责运营战略规划和投资。兰亭数字成立于2014年,算是国内第一批专注于做VR内容的公司,我们目前主要的方向是VR影视方向中的泛娱乐以及直播,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一直是这个领域国内最大的公司,谢谢各位。

孙立:大家好,我是影创科技CEO,我们跟前面几位不太一样,我是做AR智能眼镜的。我们的展馆提供了非常好玩的抓小精灵的游戏,还可以得奖,使用智能眼镜抓小精灵,这个和手机体验完全不一样,大家可以去玩一下。

为什么会把VR作为主推业务?

莫谦:谢谢各位嘉宾。他们这些嘉宾的企业并没有竞争关系,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一个简单的VR生态的框架。但是作为VR创业者,在早期想要寻找一个VR创业作为主推业务的时候是比较痛苦的,所以我想请各位嘉宾能够分享一下自己为什么之前会做VR,为什么会把当前的业务作为主推业务?

娄池:我原来不是做企业的,我原来是做媒体的,像过去几届chinajoy我都是坐在媒体区的位置,但是对这种科技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我有个朋友也是我们现在公司的CTO王明杨,他是最早做VR的工程师,它在2014年6月份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人帮暴风魔镜做了第一版软件的部分,他离职之后找我商量,感觉移动VR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东西。当时正好是6月份,三星推了一个Gear VR,我们认为这个空间会比较大,我们就义无反顾选择了移动VR作为我们的创业方向,一直坚持做到今天。

王洁:3Glasses对于我来说压根就是没得选,因为02年的时候我刚刚毕业,作为一个比较少的爱玩策略类游戏的女生来说其实第一次看到VR是有不可抵抗的一些魔力的,当然那个时候VR还没有像这类的虚拟现实头盔,当时的VR更多是在一些专业领域和实验室,我们正好有一帮朋友从海外回来。

02年我们尝试采用一些三维仿真类的软件,当然三维仿真是在虚拟现实行业领域里的一个专有名词,长达十几年的虚拟现实的探路的过程,这么多年我们都是作为虚拟现实的软件跟订制化内容这个版块在做,服务了非常多的行业,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基本上没有前车之鉴,我更愿意把我们变成一个探路者,试图通过虚拟现实解决行业的一些痛点。所以大家看到很热的虚拟现实看房、虚拟现实旅游、VR的医疗,包括VR的设计很多版块,说实话在早期我们都或多或少参与过或者是尝试推过,当然可能早期没有推成。早期我们做得比较好的,或者在虚拟现实的地产,基于城市规划领域,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

3Glasses这个项目也是基于在2012年我们一些行业应用的要求,确实需要一些更好的载体让用户更有诚信感和代入感。在整个专业领域里它不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已经有30多年了,再加上我们又隶属深圳,国内一批做底层算法的人,基于我们一些2B业务的需求,把硬件这个项目在2012年进行了立项。

2014年1月份我们出了工程手版,第一代的产品虽然很粗糙,当时我们就觉得属于只用来做B端的项目太浪费了,DK1已经出来了,DK2在14年1月份还没有进入中国,所以我们依然决定把3Glasses从B端的业务公司剥离,正式成立了深圳市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就是希望把好的虚拟现实体验推给更多的普通人,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事,包括我们之前的一些路径,谢谢。

莫谦:从您的介绍中我们发现3Glasses相对是比较开放的,这是你们现在主推的一款VR秀的业务吗?未来你们会考虑成为全平台的下载渠道吗?

王洁:早期我们刚确定名字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它就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基于3Glasses硬件内容的内容分发。我个人觉得现在对外我们把它整个罗列完以后,我们更愿意把它定位为一个开发者服务平台,因为我们觉得内容是开发者服务做到最后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在全球看来70%到80%的开发团队是中小创业团队,基本上都在5到20个人的区间之内。我们觉得在这个行业之初,十几年摸爬滚打有太多进坑的经验,我们就在思考怎么样能让这些开发团队尽可能少走弯路,怎么样能够帮助他们基于VR秀的线上渠道,基于3Glasses这两年在国内铺的数千计的线下渠道,这才是整个行业良性循环的根本。

有这么多的内容团队一直跟着3Glasses,目前跟我们在合作的内容团队就不是说注册的是已然在开发的内容团队,全球下来目前已经有数以千计了。而且很有意思的现象是50%以上是海外的团队,我们觉得这些团队都迫切需要一个内容除了2VC以外的变现模式,整个行业需要找到一个真正的商业模式而不是融资模式,所以说我觉得基于这十几年来我们之前没有经过融资,在最冰冷的时候都依然活到现在,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会有一些经验,包括3Glasses确实也是一个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包括我们对方向,因为这个时候除了技术以外,很大一部分是方向的确定。

刚刚您问的问题,一个很大的版块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当下公司整个的行进方向。我们更愿意跟开发者贴在一起,给到他们一些落地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成功,当然最终这些内容可以让更多的VR的用户用上,因为大家都知道3Glasses并没有做移动端的头盔,也没有做手机盒子,我们一直在主机类VR的版块,我们觉得这个专业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说VR秀有PC端、iOS和安卓端,而且这两个端在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包括爱奇艺、乐视、优酷土豆,包括PPTV等等都是VR秀包括3Glasses S1预装的合作伙伴,帮助大到内容平台房,小到内容的这种独立自主的团队怎么样帮助他们更多地基于3Glasses或基于一些更开放的,像娄池的眼镜盒子去接触到用户这是我们的初衷。    

黄健:我是一个创业者,我现在看我的创业者历程,有些事情是一个链条把它链在一起,VR虚拟现实我是9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刚好我们在做毕业论文,就是863课题组参与了虚拟现实当时的科研项目。我印象很深,当时我们从美国买了头盔,大概是3万多美金,那个时候还在用X86系列的。毕业之后我第一个创业的公司,我们是圈内的,当时我做的第一家公司是动画的,应该说它是虚拟现实其中的一个应用,就是城市仿真的这部分。后来我们参与到了游戏,就是电竞这一块,我的整个感觉,从线条上链下来,它是有一个关联性的,把它给链下来,这是一个主观上的。

第二个从客观上来讲,当我们参与了电竞的整个过程,当我们看到VR跟电竞结合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天造之和,过往我们可能需要在PC端通过键盘和鼠标,我们可能需要翻译一道,但是在和电竞结合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过程已经没有中间的媒介了。当我们的身体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时候,它是一个脱媒的过程,这个沉浸感和这个游戏的体验,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全新的感受,对VR这个理解,VR在未来生态建设的速度一定比之前更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VR的元年期才过了一半,所以我们愿意张开手臂欢迎VR的生态,以及在这个体系当中更多地通过联合创立的小小蚂蚁,包括中国和美国做一些前沿性的投资和孵化。

庄继顺:兰亭成立于2014年底,我们专注于做VR的内容,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大量的投资人会说你们为什么不做硬件,为什么不做相机,为什么不做平台,反而要做这么初期的一个内容。原因是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前大概花了4个月的时间去调研了整个VR行业,分析了包括在硬件、软件、平台、树、设备、相机,发现每个领域都它自己的特点,以及与传统领域的结合和产生延伸的地方,软硬件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是全球通用的,无论它是哪个部分。

而平台来讲我们觉得创业公司的机会并不大,除非你是一家很有机会的硬件头衔或者是很有实力的视频网站,或者是很有实力的游戏分发平台,这个都是有机会的。但是作为一个小的创业公司来讲机会是非常渺小的。而游戏本身它与传统游戏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它在很多的基础技术上还是有相当强的关联性,所以如果从游戏领域突进的话,传统游戏团队进行转型可能更有机会,所以我们在看了很多方向以后调整了几轮,正式把整个公司的方向定在了VR影视内容,因为这个领域是VR领域当中一个难得的,从前期的输入设备到后期的制作软件,到整个制作流程以及逻辑上的语言等等,每一个方向都是跟传统影视完全不同甚至可以称之为颠覆的。所以基于此,我们认为这是创业公司更有机会的一个方向。

后来的市场也印证了我们的这个判断,在很多领域大家会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格外,际巨头们都会主动进入VR领域去参与这个领域的一些发展,但是唯独在影视内容上,国内和国外的巨头型的影视公司都在采用投资的方式来参与这个行业,因为它本身的经验和各种各样的流程制定并不能在这个领域给他支持,反而会成为他在VR影视发展过程当中的掣肘。早期的时候我们也被投资者拒绝过,因为我们做的是内容而不是硬件或平台。但是现在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印证,我们用了一年出头一点的时间给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带来了20倍的回报,市场的印证也基本评判出了我们公司对于VR行业发展的大概的判断。

孙立:我也是创业之前每年来参加,当然是以游戏展商的身份,我之前创立了一家游戏公司。后来2013年以1.5亿美金的估值卖了,那个时候我在看什么事情可以真正改变世界,我觉得VR和AR都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行业,到底哪个能够改变世界呢?我就比较纠结,我想了一下,短期之内VR可能会更快一些,但是长远来看AR可能会更好一些,所以还是纠结了半天。后来一想不要纠结了,我自己投资了一家VR公司,做了一家AR公司,就这么简单,这是我的选择。    

莫谦:孙总,目前像VR经常会有一些B端的业务维持VR企业的业务,像AR和MR这个领域的话,目前有现金流的业务吗?

孙立:很多人对AR这一块都不知道它的变现能力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产品在没有正式投资之前已经接到了12万台的销量,单台设备的价格比VR产品更高一些,维持公司的收入和研发都完全不成问题,现在我们的货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两年之内都不会非常容易购买到我们的产品。

资本对于当前VR创业有什么样的作用?

莫谦:谢谢孙总。今天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资本方面的。因为像之前有一些资本方面的人跟我说,他觉得VR有可能就会像O2O、“互联网+”一样一阵风过去了,在过去的这一两年时间里,资本让整个产业更迅猛地发展起来了,我想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资本对于当前VR创业有什么样的作用?

娄池:VR热应该是在2015年10月之后到2016年5月之前应该是非常热的,现在大家比较冷静了,我们觉得挺好的,当初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发展的时间得有个五年左右,VR大家一上来就给这么高的估值,当然我们估值也还可以,就是说有点超出这个行业能够承载的这么一个位置了。但是我觉得最终你像PS也好,像索尼也好,像facebook、像三星包括谷歌大家都在朝着VR这个领域去发力,O2O在海外其实没有那么火,VR是一个全球性的东西,它不光是国内市场,可能国内市场的热度被凭空拔高了不少。

我个人觉得它冷静之后的话肯定也会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存在,包括去年的时候像那种产品都非常火,我个人非常看不上那种东西,但是它的量已经很高了,单月应该达到一个200万台的数量,而且我们公司还特意派人去看了一下各个淘宝店下面的评价,评论还都很高,好评率占到80%以上。可能大家拿过来就是看看片子之类的东西,但是不知不觉当中这个比较廉价的产品已经开始在底层的群众中扎下根了。高端产品2B的市场,移动端的量远远超过外界的现象,起码在去年这个时间,还没有所谓的量,资本市场给了VR行业和PC行业一个非常高的议价。

今年有量了,资本市场我觉得冷清也不会是一个长期的事,真正有产品能够切实地保证一个近百万的日活甚至更高数额的话,资本市场一定还会给出更高的议价来,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因为好多这种公司,包括2015年下半年跟VR毫无关系的公司特别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资本市场冷一点,对真正做VR的公司也是一件好事,大家不用那么急地去推这件事,而是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

王洁:我跟娄池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当然可能是两个端本身就不太一样。我觉得资本市场在目前整个VR当下的环境当中其实还是以技术为主导型的这样一个产业,因为技术迭代升级它没有到解决标准化的时候还是技术红利期。第二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在起量的时候,尤其是大家明确知道未来VR一定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要低估了未来五年市场的反馈,但是我们不要高估了近两年的市场反馈,这是对整个大环境的诉求。

还有一个点,从企业本身来说,因为圈内朋友都比较熟了,我们在融资这个事情方面3Glasses是比较低调的,见过的投资方在圈内很少,但是进入公司的现金流算是体量排行前几位的,但是我觉得我们一直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特别大的事来说呢?我们觉得这个时候拿融资的速度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资金使用计划,包括你对于市场的判定计划去做它的资金节奏,当然也不是说我们节奏做得好,我们错过了一些很高段位的价格,价格越高越好吗?我觉得有段位问题。对于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中国是被绝对低估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怎么样把握好……因为我们在想市场快,我们是做软件起家的,但是硬件作为载体来说,它的迭代速度确实需要8到10个月的产品迭代,而且我们很多的产品,S1基本上两年前技术选型已经做完,两年前我们做屏幕的订制,所以到今天屏幕才会有这么漂亮的表现。这些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拿来整个手机往里面一传,这属于一个中间性的产品形态。

真正好的这些业态你需要时间去预判、测试一个比较长的生态链的集成,没有这个时间是做不到的。这不是我们想快它就快得了的,因为硬件需要时间,硬件出来内容还需要时间去消化硬件目前的一些设计跟设定,还要开发团队去基于硬件目前的特殊属性,或者是它的这种表现方式去做特殊的交互或者玩法设计,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3Glasses从2014年包括到今年的S1出来之前将近两年的时间去给到开发者,通过D1、D2去开发内容,通过两年的时间找到了从2014年在尝试推的体验点模式。

2014年底我们开始推的时候,在2015年3月份很多朋友说能你这个模式能行吗?殊不知3到6个月国内就爆开了,所以这些模式是需要论证和时间的,用户也需要时间去接受。但是从目前的速度来看,我个人觉得中国的速度尤其在模式的诞生上,基于这种体验点的模式,包括我们今年下半年还会推出1到2个比较有标志性的行业应用事件出来,这些东西我相信都会形成不亚于在2014年我们推的体验点模式这种旋风,这个我还是蛮有自信的。

这些产业需要迭代的速度和增进的速度,存在的问题是2015年1月份那波热潮,我个人当时是担忧的,因为对于好的企业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去拉平,中国的VR在全球市场上的立足点,这是一个标的性的东西。但是对于很多橱窗企业来说,市场还没有那么快,你拿到过多的资金,他的心态可能是浮躁的,在今年很多的创业公司里面,包括我们自身在一些成长过快的版块里面可能都有一些内耗的问题,当然这些内耗不是坏事,企业快速成长就需要我们对人员、对管理对很多方面进行迭代。

我是从这两个维度来看,大环境来讲目前VR的产业在中国估值是并不高的,当然是有价值的公司。第二VR它需要时间,我理解的是到明年年底,到各大消费版第二代第三代开始,第一代通常是一个事业性的产品,3Glasses我们比原本的预期也慢了4个半月,到第二代趋于成熟,到第三代越来越成熟,整个标准化体系会趋于雷同,这样的话整个爆点就出来了。

黄健:从资本的层面跟VR的这种结合,我现在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时期。我们在从事VR这个领域现在来讲还是蛮幸福的,我们来参与了两个行业,电竞大概经历了15年的时间才真正落到中国。前八年在欧美,接下来的五年在韩国,大家都知道从前两年开始,就是电竞的整个国运来到了中国,这个过程时间是很长的。

但是在VR来看,VR在全球的领域,就是中美这两个速度是最快的。近期来讲,包括我们去美国参加他们的活动,你会发现他们的频率跟我们国内很像,我们国内所有的比如说论坛、交流、学术它的频率非常高,然后在美国也是,每一个周末都有各种各样的聚会。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个角度上,VR现在在中国的起步是跟国际同轨的。

从资本层面来讲,去年年底到今年这个阶段可能有一个比较疯狂的前期的投资,因为从资本角度来讲,前期它是做一个布局,他们的选择第一个相对是比较安全的,第二他们的眼光也是非常独到的,他们在选择的时候会选择在领域里面借助VR作为一个载体的转换,但是这个创业的团队他是在既有的领域里做好了足够的沉淀,就像原来做电影的转过来做VR的电影,做游戏的转过来做VR的游戏,电商的转过来做VR的电商一样。

然后是今年,整个资本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其实是更好了,这样可以让在所的,包括我们所有自己的创业者一样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拿到了种子轮和天使轮都不代表你一定会成功。这次我在西雅图做了一个分享,我重点讲了这个观点,我说我们在做蚂蚁孵化投资的时候我们选择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我们跟创业者谈,你们公司的创始人,特别是大股东,他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是不是有足够多的积累和兴趣,以及他能不能坚持做5年或者10年,而不是现在仅仅做1到2年。

走到最后竞争的时候不是在天使轮或者种子轮决出胜负,而是你走到A轮或者B轮,最后才能留下在这个行业带有垄断性的,所以走到A轮也不一定代表安全。坚持到最后的那个团队往往是因为它的创业者和它的大股东,这个领域是他最坚持和最喜欢的所以他能够在低谷的时候坚持到底。VR各个环节都是可以开发的,关键是找到我们参与的那个点。

庄继顺:在我眼里是这样的,从资本角度来看的话,VR平台的主战场已经非常清晰了,整个赛道上几家有实的公司的格局也非常清晰,所以资本在投这两个领域的时候选择性和一些战略选择我觉得是比较容易了,但是内容反而是另外一个方向。大家都说VR特别缺内容,VR内容公司特别好拿钱,VR内容公司估值涨得快。任何一个基金投资VR出手的数额和比例目前总值连VR硬件这几家大公司加起来的零头都不到,其实是一个非常低的额度。

无论是公司的钱还是他投出公司的数量都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数据,并不是如外界媒体或者是投资方鼓吹的VR内容好拿钱和更有发展前途的这样一个现状。这个领域现在比较尴尬在于它没有任何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能够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本身这个行业跟传统的领域差别非常大,导致每个公司或者是每个团队都需要非常长时间的去学习探索乃至消化的这么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花消,你如何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健康的现金流,如何能够比较OK的去消化掉你投资人的钱,这都是对一个团队的战略规划以及团队架构是非常有考验的一件事情。

由于现在VR并没有C端,也没有大量的用户,没有大量的数据反馈和用户反馈,同时交互方式也没有完全得到一个标准化的统一,导致内容厂商在制作内容的时候也是非常尴尬的,它的内容如何获取到用户的大量反馈,根据这个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内容制作以及方向,如何获取大数据来根据这个数据评判出整个内容制作是否符合用户体验以及它如何去盈利,没有C端的话怎么盈利,走B端的话竞争性又非常强,目前行业一线的公司压力倒不大,但是一旦抛弃一线,从二线往后,无论是盈利还是在融资上压力都是非常大的,这个问题是本身这个行业可能没有太多人去了解到的一个现状。

基于此,你会发现从内容领域的公司基本上以战略投资为主,就是符合它原有业务或者是原有赛道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这种大公司或者是大基金为主,他们的目的一是我要占住VR内容这么一个坑,他未来有一个很强的发展空间,虽然它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时间。

第二个VR内容能够跟他原有的产业形成协同效应,你如果真的撕开所有的伪装问一个投资人说一两年内是否看好VR内容,我相信没有人会给你一个“是”的回答,因为这个行业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它比硬件、比平台需要的时间都长,因为内容本身就是在行业中一个相对后端的存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从各种独角兽到现在盈利来看,现在才是内容最好的时代,可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都已经发展到了多少年才会到了一个内容盈利的大时代。

三年到五年是作为一个内容厂商最根本的需要度过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之内你会生存得比较尴尬,甚至是比较困难,这三到五年对于你这个团队的稳定性以及团队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不太看好小型创业团队进入VR内容的领域,因为你拿到天使拿到种子,在我眼里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你只要想从A轮、B轮开始拿钱,以现在这个VR行业发展现状来讲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因为目前整个中国投资环境遇冷以后,行业开始面临洗牌,导致一个现象就是一线的公司拿钱还是一样好拿,一大堆人排着队投资。但是抛开一线以后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现金来源,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基金会投一线公司了,本身你想拿到一定的额度去追平乃至赶超这些公司的话,你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的观点是一个相对比较悲观的观点。

孙立:我的观点和王洁总有点像,我觉得中国大部分是这样一个状态,有钱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没有钱,我觉得就是这样的一个现状。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现状呢?和中国的财富构成有关系,这阶段有钱的是哪些人?六七十年代出身的,他们都是做一些传统企业的,而在美国那些早前都是做技术的,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富翁,他们对技术非常尊重非常认可。

所以我觉得一个大的投资环境,刚才兰亭的创始人也说到了,一些大的公司才好拿钱,小的公司不好拿钱。我就问一下各位使用VR的技术,在光学上是不是传统光学?都还是透镜式的,这样的光学我们称之为传统光学。实际上不管是AR也好、VR也好,未来发展的后面,我们在美国和硅谷已经看到了一些半导体光学的研发,他们可能通过半导体的方式控制这个光的路径,而不是用传统的透镜,这么一小点技术,在国内我先前看了一些团队,他们可能都拿不到钱,只能靠政府的补贴去做一些简单的研究。这是我的观点。

Alex Matveev
2022-06-06 16:27:13
不合规
审核中
@苏某某: 她在音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
乐方面的喜好,以及对天文的兴趣,也源于这部动画的影响。一直很喜欢爵士乐的她突然开始想,没有系统了解过此类音乐的她怎么会喜欢上 呢?后来听完《美少女战士》原声带后才发现,“原来我在那么小的时候
评论全部加载完了~